吉姆·贾木许
Jim Jarmusch
711953-01-22水瓶座188cm
吉姆·贾木许,美国演员、导演、剧作家、摄像师、制片人。17岁从俄亥俄州的阿克伦来到纽约,先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英语,后来在没有任何电影从业经验的条件下,被录取到纽约Tisch艺术学校学习电影表演。贾木许还在巴黎深造过电影表演。1980年,以助理身份参加了影片《水上回光》的拍摄。1982年自编自导并独立制作剪辑了《长假漫漫》,这是贾木许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他的主要电影作品有:《不法之徒》、《神秘列车》、《离魂异客》、《破碎之花》(Broken Flowers)、《地球之夜》(Night on Earth)等。 个人履历   美国导演(剧作家、编剧、摄影、作曲、演员),将低成本制作拍出了特殊的韵味——冷漠疏离的意象,漂泊流浪的情结。    吉姆.贾木许17岁从俄亥俄州的阿克伦来到纽约,先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英语,后来在没有任何电影从业经验的条件下,被录取到纽约Tisch艺术学校学习电影表演。贾木许还在巴黎深造过电影表演。1980年,以助理身份参加了影片《水上回光》的拍摄。2年后自编自导并独立制作剪辑了《长假漫漫》,粗略算来,这部影片一共花去他15,000美元,这是贾木许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在电影圈闯荡一阵后,贾木许遇到了德国电影制片人Otto Grokenberger,后者向他传授了全新的艺术操控手段,这才有了后来极富刺激性的影片《天堂陌影》。《天堂陌影》在1984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得了大奖。   贾木许的独到之处,在于他能将低成本制作拍出特殊的韵味——冷漠疏离的意象,漂泊流浪的情结。 个人作品   2009年-控制的极限The Limits of Control (导演)(编剧)   2005年 - 破碎之花 Broken Flowers (导演)(编剧)   2004年 - Z频道 Z Channel: A Magnificent Obsession (演员)   2003年 - 咖啡和香烟 Coffee and Cigarettes (导演)(编剧)   Rockets Redglare! (演员)   2002年 - 十分钟年华老去 Ten Minutes Older (导演)(编剧)   2001年 - 吉姆·贾木许 Jim Jarmusch The 2001 IFP/West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演员)   1999年 - 幽灵狗:忍者之路 Ghost Dog: The Way of the Samurai (导演) (编剧) (制作人)   1997年 -我们的音乐年 Year Of The Horse (导演)(演员)   1996年 - 坎城人 Cannes Man (演员)   弹簧刀 Sling Blade (演员)   1995年 - 烟变奏之尽吐心中情 Blue in the Face (演员)   "American Cinema" (演员)   离魂异客 Dead Man (导演) (编剧)   Iron Horsemen (演员)   1992年 - In the Soup (演员)   1991年 - 与约翰钓鱼 "Fishing with John" (演员)   地球之夜 Night on Earth (导演) (编剧) (制作人)   1989年 -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 Leningrad Cowboys Go America (演员)    神秘列车 Mystery Train (导演) (编剧)   1987年 - 柏林夜惊魂 Helsinki-Napoli An Night Long (演员)   1986年 - 不法之徒 Down by Law (导演) (编剧)   1984年 - 天堂陌客 Stranger Than Paradise (导演) (编剧) 社会评价   吉姆·贾木许一直坚持拍摄独立电影,在时间影坛也有着许多追随者,《破碎之花》是他的最新作,也是继《鬼狗》之后又一部彩色长片,此前包括他的《离魂异客》《不法之徒》以及短篇集《咖啡与香烟》等都采用了黑白胶片拍摄,而《破碎之花》色彩很一般化,典型的美国电影,没有卖弄任何技巧,也没有用晦涩的情节将观众拒之门外,贾木许用最为朴实的镜头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有些令人心碎的故事。[2]   其实看到这部片子的英文名《Stranger Than Paradise》时,感觉“天堂异客”这样的翻法似乎有些不妥,不过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部片子,光是标题,就让我们感到了一股令人窒息的隔离,寂寞,惆怅的情怀,而这种气息始终贯穿着整部片子,充斥着每一个零碎的镜头。   首先,这部片子最与众不同的,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各个镜头之间的连接方式。他几乎完全舍弃了普通的剪接手法,或者说,根本就无视蒙太奇的原则。贾木许在每两个镜头之间都只是加上了数秒的黑屏,以此来连接前后的场景。这样一来,本来蒙太奇所注重的镜头之间的意义啊,关联啊,隐喻啊什么的几乎都被彻底瓦解了,数秒的黑屏(抑或可以说是留白),切断了前后场景的连续性。   然而,这样看起来似乎是很拙劣的,根本没有任何技巧的连接方式,却产生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虽然这样造成了银幕上短暂的时空上的断裂,但同时也造成了一种布莱希特所谓的“间离效果”,当然,这里的间离效果与布莱希特的原意是有出入的。贾木许并不是为了让观众与屏幕产生距离,以达到可以客观思考的目的,他的间离,这种前后时空、场景的断裂,正好与其电影中的永恒主题:寂寞,距离,达到了某种完美的共鸣。   前后两个场景的强制隔离,这种尽管短暂,却又永远连接不起来的距离,似乎就隐喻着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也同时象征着影片中三位主人公之间的那种试图接近,却永远其实看到这部片子的英文名《Stranger Than Paradise》时,感觉“天堂异客”这样的翻法似乎有些不妥,不过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片子,光是标题,就让我们感到了一股令人窒息的隔离,寂寞,惆怅的情怀,而这种气息始终贯穿着整部片子,充斥着每一个零碎的镜头。   首先,这部片子最与众不同的,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各个镜头之间的连接方式。他几乎完全舍弃了普通的剪接手法,或者说,根本就无视蒙太奇的原则。贾木许在每两个镜头之间都只是加上了数秒的黑屏,以此来连接前后的场景。这样一来,本来蒙太奇所注重的镜头之间的意义啊,关联啊,隐喻啊什么的几乎都被彻底瓦解了,数秒的黑屏(抑或可以说是留白),切断了前后场景的连续性。   然而,这样看起来似乎是很拙劣的,根本没有任何技巧的连接方式,却产生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虽然这样造成了银幕上短暂的时空上的断裂,但同时也造成了一种布莱希特所谓的“间离效果”,当然,这里的间离效果与布莱希特的原意是有出入的。贾木许并不是为了让观众与屏幕产生距离,以达到可以客观思考的目的,他的间离,这种前后时空、场景的断裂,正好与其电影中的永恒主题:寂寞,距离,达到了某种完美的共鸣。   前后两个场景的强制隔离,这种尽管短暂,却又永远连接不起来的距离,似乎就隐喻着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也同时象征着影片中三位主人公之间的那种试图接近,却永远到不达的尴尬局面,从一开头就预示了最后那令人伤怀的结局。   到不达的尴尬局面,从一开头就预示了最后那令人伤怀的结局。   影片的结局也是很有讽刺性的,威利为了追回埃娃,登上了去布达佩斯的飞机,却没想到埃娃根本没上飞机,埃迪以为两人都去了布达佩斯,无奈地开车回去了,而埃娃最后回到了开始时三人居住的汽车旅馆,却已是人去房空。三人最终仍然未能联系到一起,一切努力都是茫然,只有留下一个人独自寂寞,人类是孤独的,这也是贾木许始终坚信,始终在表达着的主题。   个人其他信息   1971年,贾木许高中毕业,他参加了一个美法合作的学生交换项目,因而来到了巴黎,按照计划,他将在此度过一个暑假。但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巴黎让贾木许深深为之着迷,他的归期一再推延,以致又整整多呆了一年。在此期间,贾木许疯狂的跷课,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法国电影数据馆(cinema the que)里,沉醉在与家乡所见截然不同的影像中,对外部世界全然不管不顾。   幸运的是,此时的法国,正是新浪潮电影勃兴的时期,特吕弗、夏布洛尔、戈达尔等一干新浪潮代表人物正处在创作旺盛期,新作层出不穷,而深处巴黎的贾木许自然也是从这些前辈身上获益匪浅。   1972年,贾木许回到了美国,他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主修英国文学,毕业后顺利取得了英国文学学位。然而贾木许对电影的热爱仍未稍减,只是他完全没有拍片经验。因此,贾木许辗转申请进入纽约大学的Tisch电影艺术学校就读。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极具战略眼光的,贾木许很快成为传奇导演尼古拉斯·雷的助教,雷对自己的这位高徒十分欣赏,他开始全心全意的帮助贾木许撰写电影剧本,并四处奔走为其筹措经费。   而当时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正在拍摄一部向尼古拉斯·雷致敬的影片《水上闪电》(Lightning Over Water),尼古拉斯·雷借此机会把这位才华横溢的学生介绍给了文德斯,两人一见如故,贾木许很快就成了文德斯影片的制作助理。虽然雷因癌症在1979年6月不幸逝世,但他生前对贾木许的栽培已经开花结果——正是在雷所提供的资金帮助下,贾木许的第一部长片《漫长的假期》在1980年很快制作完成,该片公映后获得评论界的广泛好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漫长的假期》虽然在电影界广受好评,但纽约大学的教授们并不买帐,以至于贾木许迄今仍未获得纽约大学的学位。)   此时《水上闪电》的制作业已完成,成功的合作使贾木许和文德斯的友谊更加深厚,以至于贾木许把文德斯拍完影片之后剩余胶片截留下来完成了一部30分钟的短片《新世界》。1984年,贾木许又以《新世界》作为开篇段落完成 吉姆酷爱音乐了他的第二部长片《天堂陌影》,该片获得了当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的年度最佳电影奖、圣·洛加诺电影节的金豹奖和戛纳电影节的金摄影机奖(即最佳处女作奖)。当时的影评甚至把贾木许和布烈松、小津安二郎,以及前卫导演詹姆斯·班宁相提并论,该片也成了贾木许踏入国际影坛的通行证。   功成名就后的贾木许并没有安心本职工作,他组建了一个名为Del-Byzanteens的乐队,身兼乐团主唱和键盘手,四处巡回演出,还发行过一张名为《说谎为生》(Lies To Live By)的专辑。贾木许还与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如汤姆·维茨、尼克·凯夫、约翰·路易等组成名为“李·马文之子”(The Son of lee Marvin)的影迷俱乐部,只因为他们都是西部片大牌李· 马文(Lee Marvin)的忠实影迷。   同时,贾木许也参加了别的导演作品的演出,比如1983年的《柏林小姐》(Fraulein Berlin),1984年的《美国高速公路》(American Autobahn),1987年的《甜蜜山》(Candy Mountain)、《直通地狱》(Straight to Hell)、《毫无幸运》(Running Out of Luck)和《赫尔辛基一夜》(Helsinki Napoli All Night Long),以及1989年的《列宁格勒牛仔去美国》(Leningrad Cowboys Go America),1990年的《黄金艇》(The Golden Boat》,1995年的《烟》(Blue In The Face),1996年的《戛纳人》(Cannes Man》、《打字机、来复枪和摄影机》(The Typewriter, the Rifle & the Movie Camera)和《弹簧刀》(Sling Blade)等等,单看这一长串名单,几乎赶得上一位好莱坞二线明星了。   而与他合作过的导演,像芬兰的考里斯马基,加拿大华裔的王颖,也都是影坛上响当当的人物。从此也可以看出,贾木许在圈内的人缘相当好。而他对后辈也是不遗余力的提携,譬如1994年轰动一时的独立制作《疯狂店员》(Clerks),就得到了贾木许大量的的帮助,在该片末尾的字幕上,就可以看到专门对贾木许的致谢。
显示更多